在两会上,关于养老的话题炙手可热,政府工作报告、新闻发布会、代表提案、记者采访,很多都是关于养老的话题。譬如,建立高龄补贴、补充养老保险、优化养老机构,以及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服务业等等。
未来或建立高龄补贴
提升补充养老保险
日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表示,需要对加快出现的老年社会趋势有一定的考虑和准备,人大常委会去年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执法检查,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空巢”、“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比如跨省医疗、异地结算还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大量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都提上日程了。
傅莹说,在执法检查当中代表们也提出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储备。再比如未来能否可以建立高龄补贴等。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用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养老问题。她说,养老保障目前是三个支柱,其中基本养老问题比较多,保证层次水平有限,有退休年龄问题,缴费基数不实、缴费比例偏高等问题,基本养老还是存在短板。
目前,应该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要加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力度,包括财税支持和投资运营方面。商业保险要运用市场化运营,社会化管理,补上短板。
“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一险独大了,要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老年照护保险”。她说,如今养老供需严重失衡,虽然养老金调整力度比较大,但是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包括服务机构、设施和人员。医养结合方面,医疗机构应该尽量开设养老功能,养老社区要和社区卫生中心整合。
闲置资产应转型为养老机构
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针对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白鹤祥建议,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培训中心等闲置资产转型为养老中心,避免公共资源浪费,节省建设费用,降低养老服务价格。
随着控制公款吃喝的“国八条”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宾馆、培训中心等地营业收入明显下滑。他建议通过市场化手段将这些闲置资产转型为养老中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政府对此类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收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或相应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闲置资源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涉及建筑、医疗器械、家居用品等多个行业,将促进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在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养老服务总体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
杨元庆建议,优化社会力量准入及优惠政策落实机制。比如,在建设运营、税收、医保、水电气暖等方面支持养老机构社会投资人;简化养老机构手续审批,加强消防等难点问题;开发养老服务供需管理平台;提升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能力,提高护理员工资待遇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