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适应居民对服务专业化、长效化的新期待,亟须培育壮大社工人才队伍——
期待
群众对社区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渴盼专业服务力量发挥作用
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官亭路边的飞虹社区社工服务站里,不时可以听到“哐当哐当”的炒菜声。两位志愿者正在为琥珀街道十多位困难老人准备午餐。 “为困难老人送餐是我们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之一,已经开展三年了。 ”合肥市民生社工服务社专业社工徐瑶告诉记者。
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在养老领域,社区干部既无足够精力投入具体事务,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 ”合肥琥珀街道党工委委员宗祺介绍,2009年开始,琥珀街道就通过购买岗位的方式,引入民生服务社专业社工,整合社区原有服务资源和志愿者力量,构建稳定、专业的社区服务队伍。目前,在数名专业社工带领下,40余位志愿者长期对辖区内老人提供家庭访视、送餐、推拿按摩、理发等服务。
“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水平的要求水涨船高。同时,养老服务不足、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凸显,也对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省社工协会会长陈文华认为,上述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包办难以面面俱到,而传统的志愿服务则缺乏专业性和持久性。培育和发展公益性、专业化社工队伍,成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困扰
专业理念与行政化思维时有“碰撞”,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与流失严重现象并存
在社区服务专业化领域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让专业社工获得越来越广阔的舞台。目前,合肥市包河区以政府委托、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的方式,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居家老人信息档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呼叫派单管理、业务培训、互助志愿服务指导及家庭访视等。省社工协会今年在合肥、安庆两地实施“怡养家园”失独家庭养老关怀项目,获得中央财政40万元资金支持,专业社工引导社区计生专干、志愿者及医生、家政服务员等专业服务人员,将面向数百户失独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伙伴互助、与孤儿结对认亲等活动。
然而,社区服务专业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专业理念与行政化思维的“碰撞”时有发生。蜀山区某街道曾发动爱心人士为辖区残疾人捐赠一批轮椅,为弘扬善举,街道办安排一位受捐者接受媒体采访、拍照。多次摆拍后,负责照顾受捐者的社工产生不满情绪。 “专业训练要求我们以受助者为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内心感受,而街道和社区干部通常从如何赢得外界更多支持方面考虑问题,认为社工想法不切实际。 ”有社工表示。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专业社工人才数量不足与流失严重现象并存。截至去年底,全省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社工人才仅7752人。“即使以每个行政村或社区配置1名专业社工计算,全省需求量也在2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其他社会工作领域需求。 ”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张文达说。“怡养家园”项目今年3月公开招聘专业社工,一个月下来,通过网络报名的仅10人,符合要求的仅6人,最终前来报到的仅2人。
对策
将社区服务交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担,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壮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
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是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的需要。根据我省“十二五”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到7.2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5万人。而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如何尽快培育壮大专业力量?合肥爱邻社工服务社理事长周军认为,政府应当尽快完善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放手将社区服务交由专业性更强的社会组织承担。街道办、社居委应当充分发挥社工机构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多地通过购买服务或岗位的方式,委托社工机构开展社区服务。作为服务的购买者,街道办或社居委应强化对服务效果的监督考核,在服务项目的具体设计和实施细节上,则应尊重专业社工依据职业素养所作出的判断。
“社会认知度不高、工资待遇偏低、发展前景不明朗,是导致社工专业人才流失的几大原因。 ”张文达认为。去年底,我省就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社工专业人才表彰奖励纳入省人才奖励体系,确立合理的职业流动和晋升体系。 “随着社工专业人才薪酬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有望得到改观。同时,还应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两条腿’走路,尽快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