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王日晨)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探索期,市场方面远未达到“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根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
中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有专家预测,未来养老行业潜力巨大,到2053年产值将超过106万亿元。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市场机遇,在养老产业领域进行探索和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紧紧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另外,《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民发〔2012〕129号)、《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等文件明确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由此可见,养老产业如今正站在政策风口之上,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行业,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来自社会的资本投入将成为养老领域的中坚力量。
从我国当前养老产业构成来看,主要包含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与养老用品四方面内容,其中,地产是载体,相关服务、金融等是重要的延伸内容,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当前进入该领域的以房地产企业居多,不乏万科、远洋、保利、绿地、新城控股等品牌房企的身影。
一位长期研究养老产业领域的专家认为,养老行业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但国内尚未有成功案例,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有很多人倒下,或者正在倒下。做养老产业的人需要情怀与坚守,因为市场阶段使得行业在5-10年内可能都看不到开花结果,长期的高投入低回报将是所有养老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民间资本的这一片情怀同样需要政策的呵护。
以过往的经验出发,从汽车、家电、通讯等产业发展来看,前期较高利润率的支撑是今后上述能为广大老百姓生活提供良好服务商品得以普适化的前提,除非养老机构定位为类似学校、医院的设置,否则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今后养老机构发展的主流形式。
在养老机构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对于很多民办养老机构来说,由于缺乏操作层面的执行细则,如申请补贴的材料、发放补贴的周期、补贴发放形式等具体条文规定不足,导致实际能申请到补贴的民办机构寥若星辰。使得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福利性养老机构,提升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价格,导致竞争力不足。
业内纷纷建言,从长远角度来看应给予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机构统一的税收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才能更好地起到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产业发展的作用,最终实现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养老发展难题的目的。
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出台政策并规定了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享受的床位具体补贴标准,杭州则规定营利性养老机构能获得一次性补贴,而山东省规定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享同等补助。让人可喜的是,随着各地相继释放政策空间,这无疑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向前迈步发展是一大推进。
对官方机构而言,一方面正努力试图解决区域范围内老人养老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全靠自己来做未免不太现实,不仅是资金,还有服务等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就需要和值得信赖的品牌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在品质和服务上更有保障。